在讨论国内与国外踢球的差异时,常常有人认为留洋球员的水平必然优于国内球员。但最近在国少与日本队热身赛中,最终以1-1平局收场的结果引发了这样的思考。比赛中,唯一首发的留洋球员邝兆镭在上半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。他的控球及传球决策显得犹豫不决,鲜少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突破或创造机会。半场过后,主教练浮嶋敏决定将他替换下场,这一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邝兆镭在球场上的不适应。在西班牙达姆队踢球的他,似乎没有将西班牙足球的特质带回,反而逐渐被国内努力拼搏的小伙伴们超越。
例如,在中乙联赛中已经获得出场机会的帅惟浩,如今已经稳居国少的主力阵容之内。然而,他也面临着自己的技术问题,比如动作过大的情况,有待进一步改进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在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、马德里和瓦伦西亚三个主要地区,一共有多达826名中国小球员在踢球,然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未能进入国少或国青的队伍,这无疑说明了留洋球员的整体实力并未达到预期,且留洋经历有时也只是表面现象。
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显示,从2012到2018年期间,推出的万达“中国足球希望之星”计划,也被大家称为万达500计划,涉及的99至07年龄段有181名球员获得了前往西班牙留洋的机会。然而,到了2025年中国足球四级联赛时,实际参与的只有74名球员,其中中冠联赛27人、中乙23人、中甲15人以及中超的9人,且不乏未能在各自球队中担任绝对主力的情况,这里的数据再次说明了留洋并不等同于实力的提升。
展开全文
因此,重新审视国内青训和职业联赛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。鼓励年轻球员在国内俱乐部的梯队中扎实踢球,争取在中乙、中甲乃至中超联赛中获得更多的上场机会,之后再向像杨晨、孙继海那样成功留洋的方向发展,将会是一个更为健康的中国足球发展路径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